目前,我国橡胶工业大而不强,突出的薄弱点是没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,缺少在国内外市场有高认知度和影响力的品牌。笔者认为,品牌培育已成为橡胶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。
品牌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级形态。真正的企业发展战略应该以支持品牌培育为基础,围绕品牌战略的实现配置资源。传统的公司战略是企业的长远目标、远景、使命,它是典型的一种由内而外的思维。而品牌战略面向激烈的市场竞争,立足于企业在业务层面是否能打赢?如何能打赢?它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思维。它可以引导企业内部资源去获得企业外部的成果,这是品牌战略的精髓所在。橡胶工业应摒弃企业战略指导品牌战略的思路,认识到品牌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用品牌战略去推动企业的发展战略。
品牌培育应从两方面下功夫。首先是实现差异化发展。差异化是品牌的一个最重要属性,有效的差异化能够带来与众不同的、独特的价值。笔者认为,当前中国轮胎企业迫切需要差异化发展。
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对44家轮胎会员企业调查的数据统计,今年一季度,除库存外,轮胎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全面下滑。橡胶行业的产能过剩,主要表现在结构性过剩,在中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情况下,高端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。
要想建立具有差异化的产业链,培育国际知名的品牌,我国的橡胶工业发展必须由扩大产量规模转向创新驱动。一项针对上市轮胎企业的调查显示,虽然近几年这些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不断增加,达到3%左右,与世界著名轮胎企业接近,但是投入金额差距巨大,一般仅为国外1/6左右。未来橡胶企业发展的方式不是扩大产量规模,而是要依靠人才投入、科技投入,培育自主研发实力,建设新型的自主研发机制,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,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,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、差异化的产业价值链。
其次是提升品牌集中度。目前,橡胶工业的知名名牌产品主要分布在全钢子午胎、高强力输送带、摩托车胎、运动鞋、旅游鞋、安全套和V带7个领域,这些企业都是市场的领跑者。以全钢子午胎为例,本土品牌市场占有率已达75%左右,其中有一半市场被十家名牌产品占有。但同时,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,橡胶企业数量众多,但规模普遍偏小,大部分不能完全发挥规模经济效益。我国共有500多家轮胎企业,而欧洲、美国都分别只有十余家,日本则只有几家,产业集中度、市场竞争力远远高于国产品牌。
因此,有条件、有实力的企业要积极实施兼并重组,优化产业结构,通过资源整合、业务流程再造、资本运作等方式,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、优势明显的大企业,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,不断提高品牌的市场知名度、美誉度和客户的忠诚度。